您的位置:首页 > 走进盐亭 > 史志天地

鹅溪绢的传说(五)

发布时间:2019-04-15 16:54 阅读人次:
分享到:
【 字体:  

 

孝子塚遗址

观今鉴古,无古不今。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奇山峻水出名人,古鹅溪市梓水溪畔的金鹅山中,曾建有一座汉代的“孝子塚”,更有一个感人肺腑、动人心弦的真实传说。

相传汉文帝刘恒二年(公元前180年),蜀国古谓县鹅溪镇鹅溪市,今盐亭县安家镇梓江鹅溪畔的金鹅山地区,有一个严忠和的后生,忠厚诚实,大雪天上山砍柴为父母生火取暖,路途见一老妇倒卧于道全无知觉,他急忙背回家中用姜汤救活,知其妇无儿女以讨口度日,更无家可归,他便留在家中与亲生父母同吃同住以娘相敬。严忠和后生三子皆登科为官,并广济乡人,捐资建学、修桥,忠和寿高99岁,殁后墓葬于山中,人称“孝人塚”。乡人有诗曰:“严公忠和孝名扬,拾来老妇侍亲娘。金鹅山中孝子塚,千秋万代永流芳。”

金鹅潭史略

金鹅潭,又名金鹅三潭,见女皇诗:“月印水三潭”句。含(金鹅潭、观音潭、金银潭)。其三潭地处金鹅山脚的鹅溪流水道,直通梓江,古时三潭水域辽阔,常有鱼舟出入,潭水是金鹅山中流出之泉,饮后甜蜜、醇香、甘冽,倦意顿消,还能治疗多种疾病,观音潭水洗眼可使盲人复明,被誉为“神泉”。

鹅溪山水一年有四季不同的风韵,阳春三月,百花争艳,青枝绿叶,交相辉映,碧波荡漾,水天一色,微风吹拂,沁人肺俯;炎阳夏季,浓荫蔽日,蝉鸣深山,心静尘涤,凉风送爽,暑气顿消;八月秋高气爽,丹桂飘香,兴金泛银,林涛低唱,月明如水,一片丰收景象;数九寒冬,瑞雪纷纷,银装素裹,胜似北国风光。信步至此,无不动山水之情,明桑蚕之利,赋旅游之乐,令人感慨,美哉!金鹅三潭。

女皇题诗史略

中华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——武则天,曾赴鹅溪时题诗留下史迹,其地处金鹅三潭岸傍绿树碧草丛中,一块长6米、宽4米、厚2米的长方形黑中泛黄的硬石,石侧面呈现若干条纹路线,其纹路微微突出表面,活象一本书型,民间也称它为“圣经石”。相传公元(650)年,女皇武则天(法号慧通)偕小尼(永智)赴鹅溪三潭(金鹅潭、观音潭、金银潭)取水,为家母治疗眼疾,当他踏遍罗织坪、金鹅山到达三潭时已新月初升,见其:“梓水环三面,鹅峰耸云间,茂林鸟声翠,银波金鱼玩。”的美景,便取经书一本即兴题诗曰:“丝绸龟首富,贝锦鹅溪绢。功比马头娘,月印水三潭。”将书放于潭边之丘,后来在金鹅山与梓水的钟灵毓秀之气的润育中,变化成这块书型的石头。地方乡民多有在三月三日“女儿节”去潭边祭拜圣经石的习俗。

银碑石史略

位于金鹅山足右,鹅溪流入梓江的汇合处,耸立着一块古石碑,上刻“银碑石”三字,又书“前七里、后七里,银子就在七七里”,记载着一段历史传说。

相传鹅溪地区的严氏家族,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,良田万顷、金银万贯,为防盗贼便将七大缸金银埋藏于地下,并故弄玄虚在碑上书刻谜语,果然时过数载皆无人解开。后有一捕鱼之人经过时,从其谜语之意怀疑金银就埋于碑下,当他在月黑之夜去下挖三尺后确见有七缸银子,便高兴地将银子运到船上急忙撑船回家,不料船至滩中间时突起狂风把船吹翻,人和银都淹葬于水中。后来金鹅滩常呈现出亮晶晶的银色滩底,民间流传有一段民谣道:“想金银、爱金银,贪来银子土内存。鱼夫盗银丧了命,人财两空留臭名。”

鹅溪市史略

中华文化,东方文明。丝绸绢锦,世界之珍。蜀“鹅溪绢”,“宫庭贡品”。产于川北,鹅溪(安家)古镇。“女皇题诗咏嫘祖鹅溪飘丝帛,诗圣赋辞吟先蚕梓水映东绢。”鹅溪安家,古今一名。水陆码头,三县彼邻。浩浩梓江,银龙绕行。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“全蜀多名士,严家聚德星。”东临梓水连南北,西出涪江通嘉陵。北倚剑门经古道,南接弥江达西陵。老榕树下观金乌西坠,鳌鱼石上看玉兔东升。创鹅溪绢纺织基地,建茧、丝、绢贸易集市。商贾云集,交易繁荣。客商落户,市境兴盛。岐伯献丝开通北丝路,促成嫘轩联姻,黄帝西蜀访贤,实现华夏民族联盟。自古至今,岁月峥嵘。倍出忠孝、达士骚人。中共安家地下支部红色胜地,“为公中学”革命学子之根。史绩悠久,辉耀古今。欣逢盛世,百业振兴。继承传统美德,弘扬民族精神!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,铸造经济文化强镇,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!

中国的丝路有四条(南丝路、北丝路、草原丝路、海上丝路),从西陵嫘祖故里盐亭至陈山(现宝鸡)属北丝之路。黄帝元妃嫘祖的舅父,中华中医始祖《黄帝内经》作者岐伯,是古西陵国任期最长的首领,他全力支持嫘祖发明养蚕始衣。得知黄帝政治氏族在陈山开疆拓土,兴旺发达,在应邀为黄帝氏族治病的同时,向黄帝献上鹅溪绢,激励黄帝南下访贤,促成嫘轩联姻后,又辅弼轩辕黄帝统一华夏25个民族。岐伯受封岐舌国,在北丝路建立丝帛基地于鹅溪,组织山民在鹅溪建立了抽丝、织绢的基地,并以“日中为市”交易,故史称“鹅溪市”《新唐书》载:“鹅溪绢为唐王室之贡品,皇家画院广为采用”。清乾隆五十二年《盐亭县志·物产志》记载:“比户机声轧轧”所产盛饶,又名川北绸,远近商贾贸贩云集。国史博物馆教授、中国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,一九八0年在《中国美术》刊物上发表《论文同墨竹》一文中讲:“鉴定文同墨竹真伪之关键,要辨别是否用鹅溪绢所画。”现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物馆、上海博物馆、广州艺术博物馆、台北故宫博馆,各珍藏有1幅文同墨竹画,这4件珍品也就是鹅溪绢实物。

“鹅溪绢”历史之久,质量之优,价值之高,文化之深者,前人多有鉴定,恕不敢非议。生长在鹅溪这块黄土地上的严氏盛族,和鹅溪地源历史有着血肉的联系。在300多亩大的鹅溪山中,由山上山下,山左山右,山顶山腰山脚,墓挨墓,墓重墓的严公古墓,组成了“古墓群”。这些地方厅堂式的墓室全是用坚硬的青石砌成,墓碑、墓罩的雕刻工艺精湛,多是古代的“孝子图”、“烈女传”和“八仙上寿之类的神化故事图样,及花草山水。多数的墓于土改和文革期毁坏,现仅存的七座严公墓多也被盗过。具知情老人所讲,毁墓时从棺内拿出许多衣、帽、鞋和戏剧中穿戴的袍、帽、玉带、凤冠霞披、手饰完全相同,而且尚还色彩鲜艳。其墓石多被人另作他用。

1974年10月10日,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。率部队野营拉练经过川北时,也在鹅溪寺安营留住宿。

唐代大诗人杜甫于代宗广德二年(760年—762年)之间两次途经盐亭,并在作诗《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仪诸昆季》中咏道:“全蜀多名士,严家聚德星。”当时的严震任奉州刺史,年仅39岁。他又名严遐闻(公元723—799年)浙江会稽人,随开皇年间避乱来盐亭,乃蜀汉将军严颜之后裔,唐高宗时守佐武将军员郎严烈之嫡孙,为严氏十七世祖,他于贞元十一年(公元795年)唐德宗时加封为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(即宰相)。可算是严氏之佼佼者。说明在严震未大有名气之前,严氏已早有多名志士名人在四川及国家造成了相当的影响,故而诗人到盐亭时才发出咏景歌人之感慨。

严颜世居蜀,在鹅溪的严公古墓群之中。曾有“故蜀大将军严颜之墓”。传说的孝子严忠和是汉文帝刘恒二年癸亥公元前(178年)之人,比严颜早399年,算是严氏现在得知的远祖。因严氏家族在历史上遭受三次大劫难,灭满门、诛九族、严氏族民四方逃亡,迁徙改姓更名以求生存。流传的严改何、改岳、改潼、改易、改刘、改李的说法确是事实。“严何总祠”(伪县小学校)、康熙四十七年(公元1780年)八月戎子(高灯镇龙象村人)岳冠华中进士,来鹅溪祭祖并题:“嫘祖吾乡时,识绢有鹅溪。”古今凡逢三月清明、七月十五日,回往鹅溪祭祖扫墓的人无可计数。中江县潼家坝一行数十人解放初期回鹅溪祭祖,见其祖墓已毁便嚎啕大哭,惊动了地方民众。

文星庙是鹅溪一处重要人文景观,古时候奉有孔夫子和七十二贤人像,现古庙仍存,是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鹅溪绢历史悠久,文化丰富,鹅溪地形独特,风景优美,山水秀丽,具有古树丛林奇花异草相依衬的原始生态环境,有很高的开发价值。

古今名人多有为鹅溪绢题咏诗词,仅将部分诗歌及民间收集的一些歌谣呈献给读者诸君。